在2020年台灣海洋垃圾排名中,哪一種海洋廢棄物最多?海洋垃圾第一名是塑膠袋嗎?本文將為讀者介紹台灣與世界各地的海洋垃圾種類排名,以及整理海廢的應對之策。
目前已沉積在海底深處的塑膠垃圾至少1.5億噸,且每年流入大海中的塑膠垃圾至少約為800萬噸,照這個速度下去,至2025年時,海底的塑膠垃圾總重量將超過魚類重量總和,屆時海底的垃圾真的會比魚多,面對如此嚴重的海洋垃圾問題,各國間也開始修訂相關的減塑條約,而台灣針對海洋垃圾問題也做出許多措施,從早先加強民眾資源回收概念,再到專用垃圾袋的出現,以及禁止內用塑膠吸管,不提供免費塑膠袋等措施,但究竟這些措施的成效如何呢?接下來,本文將從荒野保護協會2020年的淨灘數據來看,近年來台灣在實施多項減塑政策後的塑膠垃圾排名情況。
想知道更多關於海洋汙染,可以點擊以下連結:
2020年台灣海洋垃圾排名
根據下表荒野保護協會所發布的2020年國際淨灘行動(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ICC)的淨灘數據來看,海洋垃圾第一名是寶特瓶,其次依序是塑膠瓶蓋、菸蒂、吸管、塑膠提袋、漁業浮球浮筒、免洗餐具、玻璃瓶、外帶塑料杯、漁網繩子。其中,吸管的垃圾量與過去的數據相比明顯大幅下降,其歸因於2019年7月起限制四大場所提供內用塑膠吸管。
排名 | 海廢種類 | 數量 |
1. | 寶特瓶 | 42194 |
2. | 塑膠瓶蓋 | 41903 |
3. | 菸蒂 | 17997 |
4. | 吸管 | 14927 |
5. | 塑膠提袋 | 13952 |
6. | 免洗餐具 | 12126 |
7. | 漁業浮球浮筒 | 11534 |
8. | 玻璃瓶 | 10745 |
9. | 外帶塑料杯 | 10168 |
經過調查後發現,這些堆積在岸邊的塑膠垃圾中,不全是台灣人所製造的垃圾,有些海洋垃圾會經由洋流的運送,從東南亞、中國、日韓等沿海地區飄向台灣,即使我們能夠做到百分百回收寶特瓶,卻也無法避免在台灣海灘上看到它們的身影,由此可見,要想改善海洋垃圾汙染,必須從更大的視角來處理垃圾問題,透過了解全球海洋垃圾排名現況以及各國對垃圾處理的應對態度,能讓我們更了解國際上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度和發展趨勢,進而在做環保議題相關研究時能有初步的了解。從上表中,可以發現寶特瓶的數量並沒有如預期中的少,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的回收基管會的推估,台灣的寶特瓶回收率高達96%,由於回收後的寶特瓶可以抽絲、紡織,再製成衣服,因此其回收價值較高,但我們為什麼依舊可以在海邊看到它的身影呢?
想知道更多關於減塑,可以看這篇:
2020年全球海洋垃圾排名
根據下表由環境資訊中心和《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報導所整理出的資訊得知,全球海洋垃圾排名第一名的國家並不是人口最多的印度或者中國,而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其每年每人製造的塑膠廢棄物重達105公斤,其次則為英國、南韓、德國、泰國……等,海洋垃圾排放的前三名竟皆是經濟強國,這樣排名數據顛覆以往人們對於海洋垃圾應該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想法,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全球海洋垃圾排名結果發生翻轉呢?
排名 | 國家 | 每年/每人製造塑膠廢棄物(Kg) |
1. | 美國 | 105 |
2. | 英國 | 89 |
3. | 南韓 | 88 |
4. | 德國 | 81 |
5. | 泰國 | 70 |
15. | 日本 | 38 |
18. | 印度 | 20 |
19. | 中國 | 16 |
過去人們在計算各國人均塑膠垃圾製造量時,因未曾考慮過各國間垃圾交易的情況,導致少算到將垃圾賣給其他國家的經濟強國垃圾量,造成各國人均塑膠垃圾製造量的錯估。
為什麼會有垃圾交易的情況發生呢?
首先,回收垃圾是一件耗能又花錢、吃力不討好的事,許多國內環保議題發展較完整的已開發國家因為國內的回收法令嚴格,轉而尋找較低廉處理垃圾的方法,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因國民環保意識普遍不高且為了改善經濟,他們願意犧牲環境生態,收納已開發國家的垃圾以換取資金來改善國民的生活。
垃圾交易雖然讓交易的雙方都能各取所需,但卻破壞回收垃圾的原意,原本各國間所修訂一系列的永續發展條約,目的就是為了讓環境汙染情況減緩,但垃圾交易讓卻破壞簽訂條約時的初衷,如今國際間也意識到這個取巧方式最後會造成的污染還是全人類共同負擔,開始著手進行真正有幫助處理海洋垃圾的工程和環境議題宣導。
各國簽署《巴塞爾公約》,發展中國家不再當垃圾場
於1989年簽訂的《巴塞爾公約》,其背景便是為了改善排斥垃圾掩埋的國家將有害廢棄物和焚燒過的垃圾灰燼被移送到開發中國家的土地做掩埋或堆積的陋習。
經巴塞爾公約的限制,有害廢棄物的越境轉移需得到進口國與出口國雙方的同意,而後在1995年通過的巴塞爾公約修訂案,更直接禁止已發展國家向開發中國家輸出有害廢棄物。
簽署《巴塞爾公約》的國家高達187國,雖然公約對於非締約國並沒有約束力,但從公約的簽訂可看出國際上對海洋垃圾及各國垃圾回收處理的重視和進步,台灣雖也不在《巴塞爾公約》中,但台灣官方、民間、及私人企業都有許多人正投入環保減塑的行列,當然我們點點塑也是其中一員。
以下,就來看看我們對於海廢的應對之策吧!
點點塑的海廢應對之策
對於上述提及國內外海洋垃圾污染的現況,點點塑提出了海廢應對之策,大致分為兩種:
一、處理終端已形成的海洋廢棄物
透過的塑膠微粒搜集集機台,在下游出水口處,設置智慧海廢搜集機台,這是一套透過無人船來收集海洋垃圾的解決方案,結合無人系統的R&D與系統整合,機動性比傳統的人力船隻來的更高,並且達到低汙染的海廢回收流程,提供海洋環境另一個選擇。
二、從根源解決:海洋教育
處理已經形成的海洋垃圾固然重要,但要想真正解決海洋汙染就必須從教育下手。近年來,,為了讓人們對於海洋的環保意識能根深蒂固,加強海洋教育是關鍵,為此點點塑也開始推行海洋教育工作坊等活動,希望能藉此提升人們對於海洋環保意識,進而徹底改善海洋生態。
關於各國是如何處理海洋垃圾可以點擊這篇連結,內有四種國內外處理海洋垃圾的方法:
海洋垃圾清理計畫:什麼是海洋垃圾桶?國內外四種海洋垃圾桶原理及比較
結論
每年都有無數生物因為人類造成的汙染正逐漸走向被滅絕的命運,如果人類再不為保護生態盡一份力,等到人類開始被大自然全面反撲時,我們只能坐以待斃,屆時,便是人類滅絕之際。地球的生態遠比人們所想像的糟糕許多,人們應該暫時停下不斷前進的步伐,看看身後那些我們刻意不去思考的代價,想想我們能夠做些什麼來彌補已造成的傷害?
想要知道更多關於海洋垃圾處理的解方,可以關注我們FB粉絲專頁來吸收海洋環保科技新知,有任何想法也歡迎和我們一起討論,現在就一起來加入吧~